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,殷切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、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,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。如今,郑欧班列作为河南物流新“王牌”,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,正一步步让习总书记的希望照进现实。
早在2013年7月18日,搭载41标箱的80601次郑欧首发专列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车,亚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开启。起初,每月一班;三个月后,每周一班;半年后,每周两班。郑欧班列经西安、兰州、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,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,进入哈萨克斯坦,再经俄罗斯、白俄罗斯、波兰至德国的汉堡,沿途共经过6个国家,线路总长10214公里,耗时约16天。这条线路的开行,被人们誉为新的“丝绸之路”。
5月15日郑州国际陆港至青岛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——郑州铁水联运中心正式运营,标志着郑州国际陆港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,河南货物出口将省时三天。郑州至韩国、日本的国际快线即将在天津港、连云港国际码头开通,争取在中韩自贸区、中日经济体里搭建一条快速、便捷、低成本的物流通道。这些举措,使沿海城市的“出海口”搬到了郑州的“家门口”,使“铁老大”可以直接“下海”,实现港口功能西移到郑州,车站即是港口,为河南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高效的“港到门”服务。
6月16日,在中国河南——波兰铁路郑欧班列合作交流会上,省委书记郭庚茂再次指出:“河南积极响应和融入国家‘一带一路’战略,通过建设无水港,发展铁海联运、公铁联运,推动陆海相通,实现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;通过提升郑欧班列运营水平,形成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。”
“东联西进,陆海相通”。往西看,据披露,今年一季度郑欧班列累计开行121班,集疏货物种类达1000多种,班次密度、货重货值、服务范围均居中欧班列首位。郑欧班列的开行,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,把中国商品拉出国的同时,还将国外许多商品拉回来,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往来。往东看,在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历史机遇下,我省正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主轴的东联通道,提升与天津、青岛、日照、上海、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城市的连通水平,努力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承担更大使命,发挥更大作用。
中原大地上,一幅东联西进、亚欧通途的壮丽画卷,正在渐次展开。中原铁路枢纽作为全国的铁路“心脏”,其物流通道将借助郑欧班列、郑青联运等有力措施,顺势而为乘势而上,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