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国家审计暑发布审计报告称:扎兰屯至阿荣旗铁路货运专线建成后,闲置达19个月,11.75亿元资金未发挥效益。(10月9日《京华时报》)
按理,一项重大投资要经过考察、论证、效益评估、立项审批等多个环节,就扎兰屯至阿荣旗铁路货运专线项目来说,11.75亿元的投资委实不小,建设的效益评估是项重点工作,理应在建设伊始就要启动并实施,但这条投资11.75亿元的货运线建成后,一闲置就达19个月,让人不能不怀疑该工程在建设前效益评估要么没有搞,要么就走了过场。
其实,“建”与“设”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,没有很好的“设”,就不可能有很好的“建”,即使“建”了,一“建”就反悔也是常有的事,就扎兰屯至阿荣旗铁路货运专线项目来说,由于“该不该建?” “建成后有没有效益?”等等一系列“设”,“设”得不到位,导致了“建”了白“建”,最终浪费的是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损害的是经济建设和革命事业。
令人担忧的是:这种光“建”不“设”的现象绝非个案:江西耗资4.5亿元的“钟楼公园”停建,滁州“最大食品城”停工……,这些都是光“建”不“设”惹的祸,与“货运线闲罝”一样,这些光“建”不“设”的“烂尾工程”、“闲置工程”背后,往往有“长官意志”、“短期效应”、“政绩工程”的影子,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注意。
经济要发展,事业要发展,不“建”不行,但“建”而有“设”才是王道。本着对人民、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,“设”的科学合理,“设”得有前瞻性,“设”得顺乎民意,这是“货运线闲罝”事件给我们的忠告。